第九章 醛与酮 
 

 
 

羰基

醛酮的命名

1

2

3

4

5

2-甲基-3-戊酮

1

2

3

4

3-甲基(-1-)丁醛

4-异丙基(-1-)环己酮

醛酮的命名

苯乙酮

1-苯基-2-丁酮

1

2

3

4

醛酮的命名

1

2

3

4

5

6

7

5-乙基-3-庚烯(-1-)

1

2

3

4

5

6

7

5-乙基-3-庚烯-2-

醛酮的命名

3-异丙基-5-羟基-8-氯壬醛

醛酮的命名

1,3-丙二醛

3-乙基-2,4-戊二酮

5-氧代己醛

母体

支链

羰基的结构

sp2

sp2

δ+

δ-

醛酮的化学反应

δ+

δ-

亲核加成 

氧化/还原

α-H的反应

α

醛酮的化学反应

δ+

δ-

亲核加成 

氧化/还原

α-H的反应

α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活性

(位阻、电性因素)

δ+

HCN加成

  • 机理


用途:制备α-羟基酸
反应条件:弱碱性最佳
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八碳以下环酮芳香酮无法反应

NaHSO3加成



条件:饱和NaHSO3溶液
反应范围:
醛、脂肪族甲基酮、八碳以下环酮
用途:
鉴定
提纯
制备α-羟基酸

白色沉淀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与格氏试剂加成)
用途:制备醇/延长碳链
反应范围:
大多数醛酮个别大位阻酮反应困难

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  
  • 针对位阻特大的醛酮:可用烃基锂 
  •  
  •  
  •  
  • 炔钠也可与醛酮加成

与醇加成

  • 反应历程

半缩醛

缩醛

提高 
羰基碳原子 
正电性

亲核加成

SN1亲核取代

需无水强酸催化

与醇加成

  • 醛与醇反应较易 
  •  
  •  
  •  
  • 酮则略困难,常用二醇反应

与醇加成

  • 分子内羟基与羰基亦容易反应 
  •  
  •  
  •  
  • 在糖类化合物中尤其常见

*

(dl)

与醇加成

  •  
  • 缩醛/缩酮通常条件下稳定,但稀酸下发生逆反应水解 
  •  
  •  
  •  
  • 因而与醇的加成可作为保护羰基的手段
 
  • 例:由3-丁烯醛合成3-氧代丙酸 
  •  
  •  
    • 直接氧化将影响醛基 
    •  
    •  
    • 需事先对醛基进行保护
 
  • 例:完成以下转化 
  •  
  •  
    • 逆合成分析 
    •  
    •  
    • 路线

羰基需 
事先保护

 
  • 例:完成以下转化

与氨及氨衍生物加成

  • 与无机氨 
  •  
  •  
  •  
  •  
  •  
  • 与一取代氨
需弱酸催化

亚胺

与各类单取代氨的加成

伯胺

亚胺(西佛碱)

羟胺

苯肼

苯腙

氨基脲

缩氨脲(半卡巴腙)

2,4-二硝基苯肼 羰基试剂

保护羰基 
制备仲胺

鉴别、 
提纯

与二取代氨的加成

仲胺

烯胺

Wittig反应

  • 膦叶立德

叶立德(ylide)

叶林(ylene)

  • 反应过程 
  •  
  •  
  •  
  •  
  • 净结果 
  •  
  •  
  • 用途:制备双键

Wittig反应

 
  • 例:制备 
    •  
    • 逆合成分析
 
  • 例:由环己酮出发制备 
    • 逆合成分析 
    •  
    •  
    •  
    •  
    •  
    •  
  • Wittig反应特别适合于合成环外双键

醛酮的化学反应

δ+

δ-

亲核加成 

氧化/还原

α-H的反应

α

α-H的反应

  • 醛酮的α-H具有一定的酸性
         

pKa

50

~38

25

20

α-卤代

  • 酸或碱催化下,α-H可被卤素原子取代 
  •  
  • 酸催化 
     
     
     
     

(69-77%)

酸催化下通常发生单取代

α-卤代

  • 碱催化(更常见) 
  •  
  •  
  •  
  • 历程

每步形成的碳负离子均较之前更稳定 
碱催化下易发生多取代

卤仿反应

NaOCl

α-卤代

  • 卤仿反应 
    • 反应范围:甲基醛酮、α-甲基仲醇 
    •  
    •  
    •  
    • 应用: 
      鉴别(碘仿反应)、合成少一碳羧酸 

羟醛缩合

  • 酸或碱催化下进行 
  •  
  •  
  •  
  • 机理

α,β-不饱和醛

β-羟基醛

条件:碱常见,NaOH/EtONa/(tBuO)3Al…
机理:碳负离子-亲核加成
反应范围:有α-H的醛酮,醛易酮难

δ+

δ-

慢 
速控步

羟醛缩合

  • 醛的缩合 
    • 较易发生,常可在常温/低温进行 
    •  
    •  
    •  
    • 位阻较大的醛须加热反应

羟醛缩合

  • 酮的缩合 
    • 相对较难 
    •  
    •  
    • 常需使用强碱并加热

(5%)

(77%)

(78%)

羟醛缩合

  • 分子内缩合 
    • 易发生,常用于关环

羟醛缩合

  • 交叉缩合 
    • 两种醛酮之间发生缩合,常生成混合物

碳负离子

底物

CH3CHO

CH3CHO

CH3CHO

CH3CH2CHO

CH3CH2CHO

CH3CHO

CH3CH2CHO

CH3CH2CHO

羟醛缩合

  • 交叉缩合 
    • α-H醛酮+α-H醛酮,控制条件可的单一产品,合成中可使用

羟醛缩合在合成中的应用

  •  
  •  
  •  
  • 羟醛缩合合成产品的特点 
    • β-羟基醛酮或α,β-不饱和醛酮 
    • 与上述结构有关联的化合物

醛酮的化学反应

δ+

δ-

亲核加成 

氧化/还原

α-H的反应

α

醛酮的氧化

  • 强氧化剂KMnO4 , K2CrO7/H2SO4等) 
    • 醛:氧化为羧酸 
    •  
    •  
    •  
    •  
    • 酮:氧化较难 
    •  
    •  
    • 影响碳-碳双键与叁键

PhCOOH

醛酮的氧化

  • 弱氧化剂:选择性较高,不影响双/叁键 
     
     
     
 

Tollen试剂

Fehling试剂

主要成分

Ag(NH3)2OH

Cu(OH)2/NaOH

作用

 

产物

Ag↓

Cu2O↓

脂肪醛

芳香醛

X

常用于醛的鉴定

醛酮的还原

Clemmensen还原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催化氢化
金属氢化物
Meerwin-Ponndorf还原
金属还原
Cannizzaro反应

还原为亚甲基

  • Clemmensen还原 
  •  
  •  
  •  
  • Wolff-Kishner-黄鸣龙还原

(酸性条件)

(碱性条件)

Wolff-Kishner还原

黄鸣龙改良

还原为羟基

  • 催化氢化 
  •  
    •  
    • 会影响C-C之间双键或叁键 
    • 还原活性:RCHO > C=C > RCOR
    •  
    •  
    •  
    •  
    • 共轭的α,β-不饱和醛酮中总是双键先还原 
    •  
    •  
    • -NO2-CN-X等基团亦受影响

(96%)

还原为羟基

  • 金属氢化物(LiAlH4NaBH4等)还原 
  •  
  •  
    •  
    • 不影响C-C双键、叁键 
    •  
    •  
    • LiAlH4活性强选择性差,NaBH4反之

(90%)

(85%)

还原为羟基

  • Meerwein-Ponndorf还原 
  •  
  •  
    •  
    • 选择性特高 
    • 常用于还原α,β-不饱和酮

还原为羟基

  • 金属还原 
    • 单分子还原 
    •  
    •  
    • 双分子还原

(62~65%)

频那醇

Cannizzaro反应

  • 条件:无α-H醛酮、浓碱 
  •  
  •  
  •  
  •  
  • 交叉Cannizzaro反应:醛 甲醛

可作为还原无α-H醛的手段

Cannizzaro反应

  • 应用:工业合成季戊四醇

醛酮的制备

  • 官能团转化 
    • 炔的水合或硼氢化-氧化 
    • 烯的臭氧氧化 
    • 醇氧化 
    • 芳烃侧链氧化 
    •  
    •  
    • 胞卤代烃水解

醛酮的制备

  • 直接引入羰基 
    • 傅-克酰基化 
    • Gattermann-Koch反应

loading, please wait for a moment...

NOTE: You must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