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要求
可依据以下思考题中任一个为基本范围完成论文,若自己有更好的题目,当然也非常欢迎。论文写作可参考必要文献(文后请附列出文献来源),但请切勿抄袭。
思考题中,两颗星表示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由两位同学共同完成。一颗星为较简单题目,须独立完成。
请在12月15日前提交论文至:ginger@mail.ustc.edu.cn。
思考题
- 笛膜是中国竹笛优美音色的主要来源。为什么与竹笛构造类似的西洋长笛(flute)或短笛(picolo)上,始终没有出现类似笛膜的部件?试从历史、东西方审美观、乐器制作材料、使用范围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 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试对竹笛在近代中国(清末至建国前)各阶层音乐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竹笛的演奏技巧相当丰富。传统上,竹笛南北派技巧差别极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这种差别又使得南北派的竹笛艺术产生了怎样的特色?怎样看待六十年代 后的南北派技巧合流的现象?八十年代后,又有大量的演奏家热衷于创造一些新技巧,演奏出特殊的音色效果,你对这一现象又有怎样的看法?**
- 建国以来五十余年间,出现了大量的竹笛独奏曲,这些曲目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试联系音乐教育情况、社会情况、政治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 笙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成熟得也很早,影响力直达欧洲。为什么在唐代之后,这件乐器却非常严重地衰退了?试从音色特点、使用范围、乐器本身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 建国以后,笙的改良如火如荼,加管、加键、扩音管等手段被大量使用。在丰富笙表现力的同时,笙原本的音色、演奏技法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你对这样的改良怎么看?传统与改良之间,应该如何求得平衡?**
- 笙的音色非常独特,非常纯,略带金属光泽,略微又有点儿浮泛。这对笙演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观点。*
- 唢呐发出的声音中,高频泛音与噪音成分很重,在西方人听来,几乎是难以容忍的。但为什么这件乐器在传统中国社会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试从多方面加以探讨。**
- 回忆你的家乡,唢呐在民间活动中都有怎样的应用。近年来是否受到其它音乐形式的冲击?试综述之。**
- 有人说,唢呐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近年来,学习竹笛的学生远比唢呐为多,竹笛曲目也较唢呐丰富,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你对这 个问题怎么看?唢呐需要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要求么?若要改变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抑或唢呐本身并不需要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作曲、演奏手段?试讨论之。**
- 请在网上或通过其它途径搜集现代派唢呐协奏曲《天乐》或《唤凤》的音像资料。试分析任一首曲目的结构、展开方式等特征,作者试图在表现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 结合实例,试对唢呐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
- 试从结构、旋律、风格等多方面分析一首民间唢呐独奏曲,并与建国后创作的曲目进行比较。*
-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许多地域性的打击乐、吹打乐消失了或近乎绝迹了,如苏南十番锣鼓等。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哪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需不需要对这些民间音乐形式进行保护?若要保护,采取何种方式较为适宜?**
- 试结合实例,阐述打击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并与西洋管弦乐中的情况相互比较。**
- 不一定要乐器,身边的任何东西,桌子,椅子,茶杯,碗筷可以是很好的打击乐工具。试与同伴合作,用身边的工具制作一首打击乐小品。说明你的构思、写作特点,附上录音或录像,最好附带乐谱(总谱)。**
- 东方的琵琶与西方的古典吉它都源自西亚的乌德一类的乐器,也都是目前世界上有品弹拨乐器中的翘楚。试比较二者演奏方式、技巧、曲目等方面的异同,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些什么。**
- 目前六相廿四品或廿五品的琵琶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
- 在网上或通过其它途径搜索《花木兰》、《祝福》、《西双版纳的晚霞》、《祁连狂想》、《剑魂》等琵琶协奏曲的录音或录像,与传统琵琶曲比较,与六十年代的独奏曲,与七十年代的《草原小姐妹》比较,探讨写作手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为什么说琵琶是一件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民族乐器,谈谈你的观点。*
- 试从结构、旋律、风格等多方面分析一首琵琶独奏或协奏曲,并与其它一些相关曲目进行比较。*
- 阮是较早传入中原的有品弹拨乐器,两汉时即已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乐器,比较完善。隋唐时西域传来的曲项琵琶,只有四弦四相到五相,按说完善程度不及阮。但为何此后琵琶盛极一时而阮却逐渐衰落?综合文献,谈谈你的看法。这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 琵琶是用义甲演奏的,而柳琴与阮则一般使用弹片。这两种演奏方式各有什么利弊?试比较之。**
- 琵琶四根弦的定弦是四度-大二度-四度(A-d-e-a),而柳琴与阮都是五度-四度-五度(柳琴g-d1-g1-d2,中阮G-d-g-d1),这些乐器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定弦方式?试从乐器的历史、乐器的应用等方面探讨。**
- 柳琴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年轻的乐器,柳琴独奏曲或协奏曲的历史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真正开始。请简述这三十余年来柳琴曲目的发展。**
- 筝与扬琴都是一弦一音的弹拨乐器,试论述它们在演奏手法上的异同,它们之间的差异使得两种乐器的曲目各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扬琴与筝都是一弦一音的弹拨乐器。目前,筝的学习者甚多,而了解扬琴的人却有限。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请从多方面谈谈你的观点。**
- 查找一些弹拨合奏曲目的资料。试综述,这种合奏形式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它的存在基础又是什么。与民族管弦乐合奏相比,它有什么样的优缺点。谈谈你对这种合奏形式的看法。**
- 目前大部分弹拨乐器的演奏员都以女性为多,但公认的佼佼者中又以男性为多,请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 几种常见弹拨乐器的音色、手法各有不同,你最喜欢哪个?谈谈理由。*
- 试从形制、发音、演奏手法、演奏技巧等多方面对二胡与小提琴进行比较,讨论这些差异使得这两种东西方最重要的拉弦乐器各自又具有怎样的特色,二胡又可以从小提琴那里借鉴一些什么。**
- 刘天华先生与民间艺人华彦钧都是二胡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刘先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华彦钧也留下了二泉、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试分析两人作品之间的异同,特别是情绪上的。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相同或不同?**
- 在综合文献及录音资料的基础上,试分析五十年代以来二胡创作作品的发展趋势。**
- 由于二胡依靠蟒皮振动发声,蟒皮对二胡的音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由于是天然材料,任何两把琴上的蟒皮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音色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试讨论这种差异性有利与不利的一面,如何克服不利的一面。目前出现的人造蟒皮最终能够替代天然蟒皮么?**
- 不同的演奏家,惯用的胡琴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区别。在综合录音资料的基础上,探讨闵惠芬、宋飞、于红梅、陈军或其它演奏家常用二胡音色的差别,这样的差别又对他(她)们的演奏风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板胡是板面振动发声,二胡是皮膜振动发声。这两种共鸣系统各有怎样的特色,各有什么优劣。你更喜欢谁的音色,谈谈理由。**
- 就西方的习惯而言,器乐为声乐伴奏时,应比人声音域稍低些,音量也不要太大以至于盖过人声的风头。而为京剧演唱伴奏的,京胡的音域既高,音量又大。类似的,为昆曲伴奏的竹笛,梆子戏伴奏的板胡等也都是高音且音量较大的乐器。试讨论这种现象。**
- 京胡的音色带有很重的噪音成分,但很长时间里,老百姓对它的音色都很着迷。除了京胡外,板胡、唢呐,乃至琵琶的音色中,噪音成分也都不少。试从多方面分析东方乐器的这一特点。**
- 高胡是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试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讨论广东音乐旋法、配器、演奏等方面的特色。**
- 试综述一件少数民族拉弦乐器。*
- 试分析民族管弦乐合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原因,讨论外部因素(西方音乐、苏联艺术实践)等对初生的民族管弦乐合奏的影响。**
- 试比较新型民族管弦乐合奏与传统民间合奏的异同,民管合奏对传统音乐又有着怎样的继承?**
- 与独奏、协奏、重奏等演奏形式相比,器乐合奏有着怎样的优势与劣势,合奏作曲手法与独奏又有那些差异?**
- 试从多方面比较传统音乐作品与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新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演化?试检讨这种演化的得失。可以结合特定的曲目进行分析。**
- 现代派的音乐写作手法是怎样出现的?他们的音乐作品又有怎样的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征?你对现代作曲手法的作品怎么看?可以结合特定的曲目进行分析。**
- 试从结构、旋律、风格等多方面分析一首民族器乐独奏、协奏或合奏作品,并与其它一些相关曲目进行比较。*
- 试对某一位民族器乐演奏家的演奏风格进行探讨。*
- 记录你对某一乐曲的听后感。注意文字的文学性。*
- 你对这门选修课有什么样的看法,更愿意在课上接触到什么内容,这门课有哪些方面还值得改进?*